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你濃我濃

這邊廂才答過 space 兄說想潛伏冬眠,那邊廂又再次思潮起伏,「唔嫁又嫁!」

怎麼都好,是回光返照也說不定。還是繼續隨心率性,想怎樣便怎樣了。

突然想起一首歌,想不太多朋友聽過;歌詞既老套又浪漫(一線之差?!)。

自古多情女子哪管人笑癡。

你儂我儂 忒煞情多
情多處 熱如火
滄海可枯 堅石可爛
此愛此情 永遠不變

把一塊泥 捏一個你
留下笑容 使我常憶
再用一塊 塑一個我
常陪君旁 永伴君側

將咱倆個 一起打破
再將你我 用水調和
重新和泥 重新再作
再捏一個你
再塑一個我

從今以後我可以說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http://www.71yy.com/song/155126.htm

愈夜愈美麗

以前,媽媽經常嘮叨:「你看,你走出了外面,就忘了家的門牌!」
以前,媽媽挨了多少個夜晚,就是等我回來。
媽媽,對不起!
媽媽,我沒有變壞。我只是貪玩!

~~~~~~

以前,每次朋友約我這個貓頭鷹部族,多少都準備需要捨命陪君子。
以前,每次都要玩盡,否則,寧願不去。
愈夜愈美麗,愈夜愈精彩嘛!
今日,美麗也許褪色,內裡可精彩不減。

~~~~~~

迷戀歡愉盡興的糜爛,
又害怕曲終人散的落寞!
「曾經」,與「天長地久」,總是糾纏不清。

~~~~~~

Come On! The night is still young!!

Monday, January 29, 2007

抉擇

抉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是一個自然現象、是一個體現人性優劣的工具。

生活裡面,每天總有很多事情要我們去作決定。現實讓我們知道沒有人能夠擁有一切,當我們取捨於一念之間,整個世界都可以變成不同的模樣。

無論所持的是甚麼觀念和標準,在一般的情況之下,相信沒有一個人會故意去做一個錯誤的決定的;所以要做決定的人,通常都已經在其能力範圍內、在當時的處境當中,下了一個最佳的決定了。至於事後縱使覺得有所不足,那已經是另一回事了。

在平衡取捨之間,有時候可以是險象環生的。無論頭腦如何精明、閱歷如何豐富,任誰都不敢說一句「一定」。在大自然的定律底下,抓住與放棄的計算中,人面的真身,就好像顯現在五陵鏡內,可真令人目不暇給呢。

都是一套老掉牙的空談!誰面臨決定的時刻,誰都會掙扎於愛恨貪嗔,逃不了!

Friday, January 26, 2007

眼前人

「珍惜眼前人!」這句話近年來非常流行,也漸漸地被用得很濫。濫,是已經變成了一句口頭禪,說的人都是光總結而少實踐。

這句話是一個結果,也是一個開始。

結果之前,可能是一個悲哀。開始之後,將會有一個希望;關鍵元素似乎都是時間。

做甚麼也好,時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時機臨到面前,是否能抓得住,還要看自己是否已經作好準備,令自己擁有足夠能力去握緊。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客觀因素,都可以影響結局的。


後記:

腦裡面突然泛起這幾句:

妻不如妾,
妾不如妓,
妓不如偷,
偷不如……偷不到!


如何?

Thursday, January 25, 2007

人生如戲?

常說人生如戲,是比喻那種變幻、那種跌宕、那種不可測知。

但人生也並不完全如戲。

戲劇世界裡面,我們可以選擇不去演某個角色,還可以選擇不去演某個劇本,甚至不去跟某個導演或者對手合作;可是人生舞台上,當我們一踏上這個台板,我們的角色、對手都不能換掉,劇本也是冥冥中的既定情節。

戲劇世界裡面,我們可以事前做好劇本和角色等分析,然後綵排,一次、兩次,五、六、七八次,透過反覆的綵排,務求正式的演出精彩絕倫;但是當我們擔演人生的每一場戲,都只有一次機會,沒有NG。

戲劇世界裡面,縱使或許演出有不順意,在聚光燈熄滅之後,角色的妝容抹掉之後,也只不過是一台戲,不會帶來甚麼重大損傷;但是生命的演出,順意不順意,每一場戲都可能影響著下一場戲的劇情發展。

每天我們都有機會作出不同的抉擇,而任何一個決定都同樣起著扭轉以後命運的作用,誰也無法作出任何保證結果如何,但是決定了,就義無反顧了。


[看了思哲關於抉擇的文章,有感而發。] http://scku.blogspot.com/2007/01/blog-post_25.html

K吧結業了!

離開醫院,獨個兒走到灣仔,才知道那間K吧已經結業了。

兩年前一個晚上,我跟S說想自己一個人找個地方坐坐,他很不贊成,但因為拿我沒辦法,於是他便索性帶我去了那裡。他說那裡人流不複雜,因為根本都沒有甚麼人去的,(所以終於都結業了!)有的都只是一兩個熟客、或酒店裡的一些住客,就算一個人去,都會比較安全。但自從那次一起去過之後,我亦根本未試過單獨一個人去過,每次都是「陪」他,因為每隔大約三個月,他便會請我去「陪」他練歌。心裡實在非常感激他的心意!

他唱得並不太悅耳,但勝在情真意切,非常投入,而且他也懂得很多不同的歌,我也因此認識多了一些蒼海遺珠。

已經半年沒有再「陪」他了。雖然他仍然有邀請我去,但怕會對他太依賴,所以沒有再去了。

很懷念和他一起邊飲酒,邊揶揄那些五音不全的人;他常常提醒我別笑得太大聲,我總是說:「怕甚麼?那些人怎麼知道我是在笑他呢?」

今晚,練不成歌,只在街上踱步。想起很多事、很多人。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水滸兄弟

睡了三個多小時便大清早起床趕往廣州。還以為會在直通火車上睡上一個半個小時,但腦袋卻出奇地清醒,不斷在轉。火車過了羅湖,收到L的來電,說已經為我約好了一位年輕畫家週末見面。不期然想起當年…

他曾經很英勇地問:「我們之間,你會選擇水滸傳式抑或紅樓夢式?」

「我們本來已經是水滸兄弟嘛,一直都會是。」

他也很英勇地接受了這個肯定的答案。雖然曾經嘗試再爭取,但最後,他還是要往別處尋找他的紅樓夢。

他終於找到他的寶釵。結婚那天,我也理所當然當他的兄弟,被新娘子的姐妹們玩弄一番,我負責答「低B」題,倒沒有丟他的臉。那天大家都特別興奮,因為他是一班兄弟中第一個結婚的。

可惜,多年後,他又在兄弟間創了另一個第一,就是第一個離婚。後來他遇到他的黛玉,愛得纏綿,愛得悽厲,總之很傷、很傷!

經過了長時間療傷之後,他遇上了襲人,卻只是曇花之戀。

最後,給他遇上了晴雯,是她了,於是閃電結婚。不再有瘋狂玩新人的玩意兒,一對新人加上幾個兄弟,一起晚飯、一起賞酒,很溫馨。感覺很興奮,我這個多年的水滸兄弟仍能在他的一班新知裡佔上一席,值得自豪吧。乾杯!(破戒!)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哪來的傷感

想哭;淚水卻滴不下來。

想遠去;腳跟就是提不起來。

今夜、無盡的夜,擱不下來的是對你的記掛。

何等的璀璨還是湮滅於一霎間;

還是不願放,不願放。

Monday, January 22, 2007

漏斗

前年聖誕節到處張羅,想買一個公事包給他。要配合他的專業形像,又要實用;走了多處都找不著合心意的,不想為送禮而送禮,結果聖誕禮物送不成了。

無心插柳,卻在之後的農曆年期間找到一個合適的,於是很滿足地就送上那份農曆年禮物。雖然怪怪的,也無所謂。成就了,總是開心的,也懶理人家誤會。

~~~~~~~~~~~~

又是秘密!

甚麼是秘密?到死都只有自己才知道的,這才算是;能宣之於口的,就不成秘密了。

到頭來,都是那一句,沒有甚麼大不了!甭緊張。

~~~~~~~~~~~~

開開心心的在埋怨,冷不防他卻來提醒一句身在福中。

真是的,連埋怨的機會都不給我!嗚!

~~~~~~~~~~~~
剛看了一些可能不應該看到的,有點不安。

是想多了吧。又再自找煩惱了。

~~~~~~~~~~~~

鴕鳥真不好做。

不做鴕鳥,就更加難做。

~~~~~~~~~~~~

見慣大場面,不就等於刀槍不入。

~~~~~~~~~~~~
愈看見大的,愈變得小的。
~~~~~~~~~~~~

完了!

醜陋的我

與君一夕話,引發起另一次的反思。

想起初中的時候開始慢慢認知到自己的醜陋面。從那時開始,會偶爾對身邊的人說:「其實我是很醜陋的,不要光看表面。不要對我那麼好。」

不知道到了哪一個階段,(也不願意去追溯清楚,)連自己都有點忍受不了,覺得自己很醜陋,醜陋在於旁人都不知道我的醜陋。在很愛自己的同時,亦非常厭惡自己。

時光荏苒,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之後,又漸漸地懂得在包容別人之餘,也開始學習去包容自己。對我這種人來說,原來學習對自己寬鬆,也真不容易,要很費力。

外在皮囊只足夠滿足一時的好奇;我,還是醜陋的我。

Sunday, January 21, 2007

搭 lift 守則

  1. 如果等候搭 lift,當門將要打開時,切勿企貼在門外準備衝線般進入。因為第一,如 果 lift 內有人出來大家就會撞個正著;第二,禮貌上亦應該讓人家先出;第三,不讓人家先出又如何騰出空間讓外面的人進入?
  2. 進入之後如果空間足夠的話,以最快時間按下自己要到的樓層掣,然後盡量移步至裡面以便尾隨的人能有位置。如果太擠迫的話,則先盡量進入,再找適當位置才按樓層掣,又或者請接近掣板的人代按,當然要說:「唔該!」
  3. 如果自己是最後一個進入的話,緊記自己是有責任負責按「關門」掣的。很多人大模大樣進入了,就等人家按掣,簡直當別人是「揸」lift 員。
  4. 當 lift 內人多的時候,每次有人出入時,盡量按當時環境「走位」,讓大家都有適當的空間。
  5. 當有人出 lift 的時候,站近掣板的人應該不介意當臨時「揸」lift 員,按住「開門」掣,確保門不會突然關上,待進出完成後,再按「關門」掣。
  6. 遇上太多人而自己不能進入,就要確保 lift 門關閉約一兩秒後才好再按掣等候下一部,以免令第一部 lift 因你按掣而再開門而造成阻延。

希望社會秩序會好一點,希望同站在四塊板內的人減少一點無謂的冷漠。個人暫時只想到這些,請各位兄弟姐妹可以補充補充。

呂方的好歌往哪兒找?

看完 "好歌來自呂方",很唏噓!

這特輯是特別為宣傳呂方三月的演唱會而製作,抱著欣喜之情坐在電視機前,準備聽好歌。

他找來很多好朋友支持,包括林姍姍、倫永亮、草蜢、阿B、林一峰和 At 17。為了增加吸引力,呂方逃不過要使用自挖隱私的 "必殺技",要落落大方地剖白他和 DoDo的15年情,直言只愛一個人。還有加插了呂方廚房教烹調來搞笑一番。結束時更來一個 "意外驚喜",由 DoDo 推出鮮花和生日蛋糕,除了吻賀壽星公,更開腔呼籲觀眾支持呂方的演唱會。

唏噓的並非為了這些商業宣傳,他既然是一個歌手,要開演唱會,自然需要宣傳。唏噓的是,呂方最為人樂道的是他的歌聲,而今夜再聽他久違了的歌聲,竟帶來很大的失望。

記得黃霑曾經這樣的讚許過,當年(忘記哪一年了)同期出了兩副靚嗓子,一高一低,高音的是呂方、低音的是張學友。(呂以 "我是中國人" 奪得新秀歌唱比賽冠軍,而張就憑 "大地恩情" 贏了18區歌唱比賽冠軍。)二人同期出道,開始的時候呂更曾比張超前了一線,想主要的原因是呂佔了電視台支持的優勢吧。

可是記不起從哪時開始,呂方墮後了,還一跌不起。相反張學友雖然也曾經迷失過,幸好都終於醒覺再起,而且更上一層樓,多年不倒。當年有說呂方被一時的勝利沖昏了。不理怎樣,只覺得他真的不爭氣,如果如他的愛人所言,他最喜歡唱歌,他應該在任何情況都需要把自己不斷鍛煉、保持狀態,準備隨時再戰江湖。但看他的特輯,發覺這位好歌、好氣的人,明顯已經不夠中氣;更甚的,唱至高音處,聲音帶點沙啞,失卻了昔日的圓潤甜美。還有聽他那首新歌 "愛必勝"(曲與詞都不屬動聽之作),低音的地方竟然唱不穩。最令人痛心的,他竟然連唱自己的歌、做自己的特輯,都不好好的做準備功夫,每唱一句都要看腳前的歌詞提示,就好像在唱人家的K歌;實在很不像樣!最後聽他的 "飲歌" - "彎彎的月亮",唉,真有愈聽愈不忍聽的感覺。

演唱會的廣告宣傳裡面提到 "闊別18年";好一句闊別18年。呂方呀呂方,觀眾歌迷不會嫌棄你的臉孔身形變樣,觀眾只要聽好歌、聽好聽的歌呀。

Saturday, January 20, 2007

傷城

看"傷城"已經是聖誕節時候的事了,一直都心大心細,寫抑或不寫? 反正依然記掛著,還是寫寫,把心事了卻。

整部戲來說,沒有失望,因為早有心理準備這戲並不會很好。老實說,主要是想看梁朝偉。看完的感覺卻是有點失望,並不能說他演得不好,而是以他的功力,是想得到一點驚喜,最後我覺得他嘗試失敗。

有影評說這是他演技的示範作,縱使我多喜歡梁朝偉,也覺得這評語實在過譽。我想他的確是想有點突破,但並不成功。那過份的內斂變得欠缺層次,單靠外型上小小的變化(架上眼鏡)幫不上甚麼忙。和金城武的對手戲還算交到功課,和徐靜蕾的就實在不濟了,主要是徐比較弱,她演來好像是沒有靈魂似的,兩人之間明顯不夠交流,令梁更加英雄無用武之地。

總覺得金城武的外型絆住他的發揮,他的外型實在很吸引,反容易令看官難於抽離去看他而忽略了他演的角色。但他這次的演出卻看得出他費的心力,他的發展空間應該可以更大的。

真不明白劉導演為甚麼要選舒琪演這個角色!實在不能接受她老是在扮這些天真率直又好像很無知的角色,太爛了!個人一點都不喜歡她,但並不否認她其實是可以演好戲的。如果選用一個新人去演這個啤酒女郎的角色,可能更有火花,最低限度會有多點新鮮感。

整部戲最好看的是開場的引子,想導演是希望點題吧。另外梁、金二人在兇案現場,重組案情的戲,導演的疏離手法用得頗有神采。其他沒有甚麼值得再提了,所以有朋友問我這是否值得去電影院看,也只有很不願意都要說,不是差,但也不用了。

還有,傷心的人,所以傷心的城市。這個戲名也一樣畫大了。

Monday, January 15, 2007

找不著藉口

可能潛意識受到上一篇文章挑動,腦海突然響起:

沈默,不說話;陪著你左右。
亦知你難受,我心更仲難受。

求你坦白,凡事要果斷;
若需要放開手,這刻應是時候。

心中痛楚,未必會流露。
今天你想怎樣,
我忍淚承受。


來吧!講吧!
無謂再等候。
或者我愛得深,
你找不著藉口。


猛然發覺原來已經遺忘了這首歌有這麼多年了。簡單的歌詞,卻恰恰是當年的一段感情的完完全全的寫照。

結果是怎樣?結果是…

在22歲生日那天,吃過晚飯之後,
我代你開了口。


(當這首歌在腦海中響起時,是很自然而又不自覺的。唱至中段,才意識到葉振棠的歌聲,是他的「找不著藉口」。)

Sunday, January 14, 2007

戲劇,人生

前幾天晚上無意中看到一個電視節目,介紹一間學校選取了金庸的 "射鵰英雄傳" 為中文科教材,最後更以一個班際戲劇比賽為總結。整個過程能看到學生們如何從靈活的教學裡享受和得益,令看者都能感受到一份欣喜。看見一班學生認真地排演、揣摩角色、到粉墨登場,不期然想起了當年瘋狂踏台板的日子。

喜歡演戲,除了可以滿足自己的表演慾(只限於喜歡站在舞台上的感覺,日常生活裡反而喜歡低調、非常低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很想去體味不同的生命,這就只有在戲劇世界裡面才能實現到的了。作為演員,在舞台上演繹不同的角色,就是經歷不同的人生,那種感覺,真的無以上之。

一班年青人因為戲劇而走在一起,還組織了一個劇團(業餘的)。憑著一份對戲劇的熱忱,在毫無外界資助(今天搞藝術活動相對容易申請政府的贊助)的情況下,一個小小的業餘劇團竟能在一年內推出五個劇目演出,雖然大部分都是小型演出,在當時來說卻已經是一個記錄了,在劇界也頗令人注意的啊!

正因為是業餘性質,所以每一個成員都要身兼數職。作為劇團其中的一個核心成員,當然要籌劃每年的演出計劃,包括選取、訂定劇目;到個別劇目演出的籌措時,就有更多的工作了。個人除了會很多時候擔當演員的崗位(可不是每一次都會做演員的,每一次都會進行角色遴選,務求找到合適的人選。),劇團內大部份的崗位都做過,包括監製、導演、舞台設計、服裝、道具、佈景等等。除了燈光和音響這些機器性的、我實在不懂行的沒有做過之外,從來就只有一個崗位我是一定不會奮勇擔當的,就是前台經理,因為這個崗位要負責處理票房事務的。

多年的演出裡,就只試過一次主動去"推銷"自己的演出的。只覺得認識我的、喜歡看劇的、或者是真的要捧場的,自然會去買票、或者是主動找我買票,我才不會硬銷呢。如果多賣幾張票,只為捧場而不懂戲的,我也不太稀罕。所以當年一班兄弟們都不會勉強我去做(可能他們怕我做了反會壞事);其實今天還是這副硬脾性呢!

作為演員,能站在舞台上,透過自己身體的每一部份去把角色的每一分的感情向觀眾直接發放,而當自己也感受到觀眾都在屏氣欣賞自己的演出,這個交流所帶來的滿足感真的難以言喻。

每一個表演的推出,事前的籌措準備,其實也是令我心醉戲劇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一個演出能夠視為成功,當然包括票房和演出質素,這就所謂叫好叫座了,但還要包括整過程。阿Q一點,有時候縱然票房不濟,大家也可以覺得很開心,因為兄弟們都一起流過汗水去釘木做佈景、辛苦地在周末下午到處街上張貼演出海報、或者曾經為爭辯某場戲的處理而鬧得面紅耳赤、又或者為了銷票情況不理想而一起苦惱,就是這些,這些過程就是最令人享受的。最大的意義是,大家之間的關係、感情會因為經歷而不知不覺間加添了。

那段日子可算是生命裡面最燦爛的時候(到現時為止),所經歷的也更豐富了之後的生命,包括感情世界、人生觀,以至工作上都有意想不到的得益。(按:得益並不單是開心快樂的事情啊!)

戲劇給我帶來的影響的確深遠!為當年的選擇...怎麼說,乾杯? 唔,已經謝絕了酒精很久了!唏,怎麼說也好,就無憾吧。

Tuesday, January 09, 2007

李柱銘 = 民主黨??!

李柱銘說如果按他自己的意願就真的應該要退下來了,70歲了,明年不想再參選了。

不用說,民主黨當然一萬個、十萬個都不願意,在沒有真正像樣的接班人的情況下,誰願意失去這位"吸票機"?

民主黨作為第一民主派的領導者位置已經守不住了,如果再失去這位"老牌" " 明星",叫他們如何是好呢? 所以黨內的人都希望李能繼續參選,為免議席再進一步流失。

李又怎會沒看透形勢? 如果今天退下,"晚節不保"這四個字還不會派上用場;可是如果多選一屆,再過幾年的光景,你說李大狀心裡作如何的盤算呢?

做甚麼也好,光靠一、兩度板斧,又怎能永世都能順風順水?只是口講民主,只懂得為反對而反對,日子久了,群眾都一定會離棄你的。"革命"是需要犧牲的,我們眼前的一班自詡為民主鬥士,又何曾為群眾犧牲過?

這是文明進化的一闕淡淡的悲歌嗎?如果李柱銘明年為了"大局"而多選一次、多做一屆的話,這是否就公開承認民主黨真的面臨大難呢?

民主黨裡面的人,可曾認真靜思、反省?應該如何能真正為民請命?

Saturday, January 06, 2007

紐約的秦始皇

剛剛看到一篇關於張藝謀刻下正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上演的英文歌劇 "秦始皇"的 文章,就是看得有點不順眼。

這套劇是譚盾和哈金編劇、作詞,譚盾作曲,張藝謀導演,黃豆豆編舞。

劇的情節非常豐富。又說秦始皇有個坐輪椅的女兒;又說高漸離是秦皇童年於趙國當人質時的摯友,高並曾承諾他日若秦皇登基就會為他譜寫國歌;然後又說秦皇本想將女兒許配予高,然高卻又不認這個兇殘的兄弟;陰差陽錯公主奇蹟地會走路,並與高愛得痴纏;突然又說秦皇逼迫女兒另嫁將軍,公主死不服從;最後高自毀於秦皇面前,秦皇非常傷心,而秦皇失去一切(女兒、摯友)就是為了要一首國歌,但是奏出來的竟然是一首奴隸的歌。

本來單就內容真的非常吸引,想亦是有其寓意,很有"伊狄帕斯王"、"奧塞羅"、"哈姆萊特"的味道。但是套上了"秦始皇"這個牌頭,就覺得很不是味兒。兩位編劇和導演在構想這個劇的時候想必做了很多資料搜集,參看過很多正史和野史。只是整個感覺都是衝著洋人的味蕾烹調的,但是張大導就一味在撐著他不是在討好"老外",還作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詭辯。

他說:"誰是外國觀眾?哪一個國家?我連英語都不懂,哪知道甚麼紐約觀眾的口味?就連電影我都從不考慮外國觀眾的口味。"

後來他又回答記者為甚麼近年總愛拍古裝戲:"這個問題,你要問外國片商,為甚麼就買這些題材發行?"

張大導演,你看你在說甚麼!你看你在想甚麼!

行為永遠都比說話叫得響亮的啊!

該劇會一直上演到本月下旬,看看遲些有沒有一些評論報導吧。


P.S.
見到其他 blog 友都在年尾年頭寫寫回顧前瞻, 大多都正面積極;回頭看看自家的現況,正身處低谷,個中苦處不堪道來之外,也不想於新年伊始,做如斯煞風景的事,所以就停了整整一個星期。現在總算是回了點氣。